“致远”拼音是zhì yuǎn,即凝神致力于远大理想。出自诸葛亮的属而且《诫子书》:“来自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
出处:
1两长肉金织举、《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2、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3、宋来自·韩彦直《橘录》:“是柑可以致远。今都下堆积道旁者。多此种。”
4、宋·秦观《贺孙中丞启》:“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5、清·曹寅 《粤中丞送孔雀》诗:“绝峤龙闲能致远,遐方珍贡自乘时。”
6、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斯岂草野之无贤才,由其不习政书,致远恐泥,不足与世卿竞爽。”
造句:
1、以他的能力与毅力,必能负重致远,为公司创造新契机。
2、新来自的领导班子充满朝气,相信一定能负重致远,把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3、老师让我当班长,说我可以负重致远!
4、高老师常用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掉书变还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5、他在编写百科全书的工作中,钩深致远,提出了许多新的来自见解。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1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以是:拿的意思。这句话出自《诫子书》。是诸出除治专城葛亮53岁时写给他8岁来自儿子诸葛瞻之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刚情很行距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来自卧龙,琅琊阳都细盐儿源思(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2
非宁静无以致远座为的以是:拿的意思。这句话出自督作识《诫子书》。是诸葛亮53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行明室题诸葛瞻之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来自恬淡寡欲方束抗者校盟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诸来自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统候九更通错员空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方条美始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