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曾问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不清楚,期间霹雳堂的人也曾问过,但卜鹰三缄其口。
2、过去,老布什总统的科学顾问曾问起在无重力或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科学实验的收益。
3、听说你要和你的对象分手,是真的吗?你的对象曾问你分手的理由,你居然说你俩不合适,特别是性别不合适!呵呵,如果是这样,我真为你感到吃惊!
4、走风坡上他那心爱的姑娘曾问,这一生有什么心愿。不过是,洗尽腐朽罪行,还他一生磊落光明;免他疲惫辛苦,准他清清白白离世,干干净净入土。
5、我曾问自己:“我这一生的梦应该从哪里开始?”其实在我遇到你那一刻我就已经知道了。
6、说起某某,实在难以开口;想起曾经,你也叱咤风流;忆起往事,的确不堪回首;不曾问候,更别说是牵手;如今年老,再去你屋走走;环顾四周,早已不见尸首;俯首哀叹:怀念当年那狗!
7、偏生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
8、有人曾问我为什么用英文写作。
9、陈女士说,她曾问过派出所,说买家贾先生已将户口迁入,而且小学不会在派出所查户口。
10、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11、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
12、当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大地时,你可曾想到,这是太阳给予人类的恩惠;当清风拂过水面荡漾在林间时,你可曾问过,这是自然奉献人类的见证?
13、赵亮说:“我曾问过顾长卫:如果他们不愿意露面,我该怎么办。
14、朋友这种东西,比起同享锦上添花,却是共度凄惨潦倒,更容易成为刎颈之交。有人曾问:“你爱我冠盖满京华,爱不爱我斯人独憔悴?”——左思右想,仔细度量。原来,还是爱。风息神泪。
15、纪检委向我宣布开除党籍决定时,那位纪检干部曾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
16、最近,我曾问一位来自唐宁街的朋友,那个地方最近情绪如何,他回答我说,“老板在为我们进入临战状态而喝彩”。
17、席慕蓉曾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做到生命里想要做到的那种人物?却只能在生活里随波追流地扮演着一个连我自己也不喜欢的角色呢?”。
18、我曾问过克雷格黑德先生,为什么自然的河流对他来讲是如此重要的一个问题。曾以为他将抒情地说出哲学道理:在这样一个日益人工化的世界里,人们需要自然的东西。
19、他曾问一个神情沮丧的人是做什么的,那人说是推销员。
20、大帅可曾问有志不在年高,肉食者鄙,之言乎?
21、结婚前,亲家翁曾问他,“能不能给俩孩儿买套房”?老胡没能做出满意的答复,他知道,这几年,房价噌噌噌地往上蹿。
22、从筋脉发起,向里痛入骨髓,向外如撕裂血肉般,这样的疼痛,他一直忍了十年!弄不清原因,他也曾问起,但父母从未透露。
23、从古埃及法老,到中国皇帝,到欧洲皇室,这些决策者在面对棘手难题时都曾问策于愚人或弄臣。
24、据说,弗米有一次曾问他教的大学生,在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
25、无独有偶,有人曾问:是否可以教我们如何倾听星星?很高兴地回答:这正是我要教你们的!
26、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叶延滨。
27、晋中律师职业学校的同学曾问过校长和老师,“咱校是否私立学校?”得到“不是,这是司法局办的”的回答。
28、记得当初在一起时你曾问过我,我到底喜欢你什么。那时我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因我总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这话看似敷衍,可你不知我当时心中闪过无数个念头,那些都是我喜欢你的证据,但我无法一一说与你听。
29、最后,言及威尔逊总统,余忆起,余未曾问此问题曰,美国民族可出真正之伟人乎?其谁何也?
30、有人曾问我,如果生命满是欢乐,你爱它,如果生命只是平淡,你也爱它,但倘若生命是接踵的不幸呢?那天,我没有回答,我沉默了很久,说不出一句话。今天,我却想说,我依旧爱它。因为,那是属于我的。
31、更大的收获是二月蓝、紫花地丁,一直是眼熟,终归不曾问名。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