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费周折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海南岛的岛民们可以不费周折从家门口出发,享受邮轮之旅,而外地来的游客,也只需要中国居民身份证就可以参加境外游。
2、不顾世俗目光,说服父母猛追农村贫二代,不费周折得手,还未过起没羞没臊的大山楂丸之恋,却被作者狠心发便当……她就是田晓霞。
3、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
4、“双十”指示虽然明确提出了要以政务院颁布的惩治反条例为依据,但制定这样一套标准仍旧颇费周折。
5、经人指点,你顺利上车,然后又很费周折的在沙垅找到你一个素不相识的朋友。
6、轻轻松松、毋需大费周折,我们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可能数周才能完成的“艰辛工作”。
7、他会极尽所能,想如何抽身而退,如何分手不费周折,干净利落别拖泥带水。
8、看来这个地方还是住不长久,倒是浪费了大费周折在这里种菜了。
9、要证实这种假设的正确无误将会大费周折。
10、可能不会吧?要不然他们还大费周折进入试练场偷袭我们干什么?
11、这一做法虽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但在我国却颇费周折。
12、通往混乱之路是一条轻而易举的下坡路而通往创造之路却颇费周折。
13、由于各成员国在国际秩序理念上的差异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联合国的改革将是一个复杂和颇费周折的过程。
14、陪审团作此裁定的过程颇费周折,给了利比一点等待“坏消息”的心理准备时间。
15、他本以为这些法门需要大费周折。
16、其中某些方法颇费周折,故其应用仅限于简单的情况。
17、很明显埋葬她们的人不怀好意,不然怎么会大费周折找这样一个地方。
18、傻小子,若真是看中你那宝贝,直接抢来便是,何须这般大费周折。
19、用筷子搅拌好后,重新将蛋液灌回鸡蛋内又颇费周折。
20、郑晓璐眨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下,一片浓密的阴影,看上去妩媚又动人,美女就是美女,过个生日都要如此大费周折的打扮一番,都可以去参加选美大赛了。
21、静静体悟,所谓厚积薄发,由此你也可以进褪凡境了,我大费周折引天雷淬炼梼杌精血,为的就是让你感悟到大凶梼杌法相,不要让我失望。
22、他们颇费周折才使提议得到批准。
23、很多证件需要公民颇费周折,花钱不说,还得来回奔波于多个部门,搞得人心烦气躁、筋疲力尽。
24、在这片贫乏的园林里,黑刺莓本来就不多,可是公共小径横穿园林,黑刺莓极易让人看见,采集起来也不费周折。
25、所以在你大费周折把渔具扛去机场前,请进一步确认相关信息。
26、一个废物用得着大费周折的扔到魔族吗?随便处理掉不就行了。
27、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折的改变女神的外表,而不是直接的炸掉她呢?
28、我更是好奇,一个什么都没装的古董盒子,至于这么大费周折的来拿么?而且还是司令的孙女亲自来“偷”。
29、做梦最妙,进入时间的缝隙,不费周折,体验深刻真切,好坏皆可抹去。于凡人而言,现实皆有牢狱的意味。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