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调星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黑木耳栽培常见问题及预防解决措施

黑木耳栽培常见问题及预防解决措施

来源:调星娱乐


黑木耳栽培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黑木耳栽培常见问题及预防解决措施

1.畸形耳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1)拳状耳 表现为原基不分化、耳片不生长,球状原基逐渐增大,也称拳耳、球形耳,栽培上称不开片。主要原因是出耳时通风不良,光线不足,温差小,划口过深、过大或分化期温度过低。

预防措施:开孔规范标准,分化期加强早晚通风,让太阳斜射刺激促进分化;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早春不过早开孔,秋季不过晚栽培,防止分化期温度过低。

(2)瘤状耳 表现为耳片着生瘤、疣状物,常伴虫害和流耳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是高温、高湿、不通风综合作用的结果,虫害和病菌相伴滋生并加重瘤状耳的病情;二是高温高湿季节喷施微肥和激素类药物也会诱发瘤状耳。

预防措施:选择适宜出耳时期,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子实体生长期要注意通风;为抑制病菌与虫害滋生,应多让太阳斜射耳床,高温时节慎用化学药物喷施。

(3)黄白耳 表现为耳片色淡,发黄甚至趋于白色,片薄。发生原因是光线不足,通风不良;采收过晚,耳片成熟过分;种性不良。

预防措施:早晚多通风见光;及时采收,保证质量;生产时选择优质菌种,禁用伪劣菌种或转袋(管)次数过多的菌种用于生产。

(4)单片耳 表现为木耳不成朵,三两单片丛生,往往耳片形状不正。发生的原因菌种种性不良;栽培袋菌丝体超龄或老化;培养基配方不当,营养不良或氮源(麦麸子、豆粉等)过剩;原料过细,装袋过紧,培养基透气性差。

预防措施:严把菌种关,不购伪劣菌种,不用谷粒菌种。发菌期防止低温,防止菌丝吃料慢而延长发菌期,严格配料配方,不用过细原料,装袋要标准。

2.黑木耳栽培中的杂菌污染与防治

袋料栽培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广泛,但是生产环节多,容易造成霉菌污染,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菌种成活率,正确解决污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1)绿色木霉 是对木耳菌丝最严重的常见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丝呈蚕丝状,菌丝亮度大,边缘整齐,菌丝成熟形成孢子时,先出现白色粉状,两天后逐渐呈青绿色,并有一种霉腐味。这种菌丝生命力较强,在很干燥的情况下,数年不会死亡,这些菌丝体遇到适宜的环境几个小时就会萌发生长。

(2)绿霉 也是一种常见的霉菌,菌丝生长慢,很快形成孢子,先白后绿,孢子较干燥,易挥发,主要是以孢子形成传播污染。

(3)链孢霉 这种霉菌生长速度最快,在适宜环境下,一昼夜可长2cm左右,菌丝几个小时就可形成很大的孢子团,粉红色,它以孢子量大,传播速度快,生长在适应的空间中。

(4)黄曲霉 先有菌丝体,成熟后形成孢子,呈黄色,菌丝速度慢于绿霉菌,孢子易扩散,耐高温,耐干燥,耐受力比绿霉还强。

预防措施:以上几种杂菌,分别有不同特点,绿霉、黄曲霉,能分解吸收糖类和蛋白质,对木质素的吸收力较差。链孢霉主要分解吸收糖类。对蛋白质分解吸收力较差,对木质素几乎不吸收。绿色木霉分解吸收糖类、蛋白质及木质。出现以上几种杂菌,都可以降低温度培养。低温下各种杂菌生命力下降,生长慢或不生长,木耳菌丝仍能继续生长,菌丝旺盛,从而抑制了杂菌生长。

3.霉菌污染菌袋的途径

(1)消毒不严,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使用的消毒药品失效或用量不足,方法不对,培养室内的杂菌没有彻底消灭。接种时消毒不严或方法不对,灭菌不彻底,使菌种和杂菌同时接进培养基内。

(2)接触污染,灭菌后的袋子出锅搬运过程中,接触到带霉菌的物体,使培养袋污染。

(3)培养基水分过大,培养基变质、变酸,接菌后发菌迟缓或不萌发。

(4)菌种菌龄不够,萌发力差,菌种严重老化降低萌发力,菌种纯度不够,带有杂菌。

(5)培养室湿度过大、温度过高、通风不良。

对以上菌袋污染后,都可以重新灭菌,重新接种培养。要做到严格管理,杂菌污染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