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
“2+1”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总结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从19__年获批开设,已连续招收15届学生,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16人。
一、建立学校、机构、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多方联动机制,通过行业协会汇集订单
为有效解决大订单不足,接单时间不一,难以成班培养等诸多难题。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邀请行业协会,教育局、人社局、经信局等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它们的媒介作用,把中小企业较为分散的用人需求(小额订单)汇集起来进行订单培养。
首先,由行业协会面向其成员单位采集企业需求。虽然企业性质各不相同,但对计算机应用和维护的岗位要求是一致的。然后,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类汇总,形成较为集中的同类人才培养需求。最后,由用人单位的集中代理——行业协会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两年来,我们先后与菏泽市化工协会、菏泽市私营企业协会、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人才培养。
二、构建突出“双核”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发展
中小企业规模的特点,企业间IT环境的千差万别往往要求计算机应用维护人员既要掌握计算机单机软硬件的管理技能,又要具备企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目标设计既要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适应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计中着重突出了“双核”能力的培养。“双核”能力即“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我们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系统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两个系统既自成体系,又交叉融合,形成突出“双核”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了文化基础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知识技能三大模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课程体系。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调整重组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实践,实施“教、学、做、用、鉴”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探索实施了“教、学、做、用、鉴”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同时,扩展了“用”、“鉴”两个环节,“用”:学生实训使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及标准,使实习、实训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融为一体;“鉴”:将职业技能鉴定证、企业的评价鉴定机制与教学融为一体。
该教学模式实施时采用分段式组织教学,前两年每年四个阶段,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1个月)———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1个月),最后一年两个阶段,岗前培训——顶岗实习(9个月)。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该模式把“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完成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
四、实行“2+1”订单培养,满足中小企业人才需要
对“行业订单”学生,实行“2+1”订单人才培养。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完成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共性核心技能与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五学期第一个月开设岗前培训课程,根据行业订单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由企业教师实施教学,完成个性化核心技能的初步培养,随后为期9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完成个性化核心技能、职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2+1”行业订单培养模式图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经过两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中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二〇一三年八月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