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有权利向机关、人民或案或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控告。
法律分析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有权利向机关、人民或案或举报,这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如果被跟踪,也可以报警。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控告。
拓展延伸
报警有用吗?
近年来,社会治安日益严峻,各种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而报警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报警没有用处,对此,本文将进行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一旦发生,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而报警正是为了促使犯罪者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的目的。此外,通过报警,受害人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减少其受到的伤害程度,并节省治疗费用。
从实际案例来看,报警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火灾、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中,报警能够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调动警力进行处置,减少犯罪活动对社会的危害。同时,报警还可能导致犯罪分子对受害人实施更严重的报复,增加其受到的伤害程度。
综上所述,报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报警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公民来说,遇到犯罪活动时,应当及时报警,以便犯罪者受到法律的制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向机关、人民或案或举报。同时,被害人也享有报案或控告的权利,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进行报案或控告。我们应该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向相关部门举报犯罪行为,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控告。
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机关、人民或者人民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