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视情况而定,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正常时负刑事责任;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减轻处罚。醉酒犯罪需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犯罪是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需要视情况而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十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精神病人犯罪:法律责任与心理治疗的平衡
精神病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法律责任和心理治疗的平衡。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一方面,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是基于其精神疾病的症状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因此,他们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犯罪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社会对犯罪行为有着明确的惩罚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在法律责任和心理治疗之间找到平衡点。一种解决办法是将精神病人送往专门的治疗机构,在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和监管的同时,也要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合适的法律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受害者得到公正的赔偿和保护,同时也为精神病人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机会。这种综合的方法可以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关注和尊重精神病人的权益和健康。
结语
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与其辨认和控制能力的情况有关。对于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的精神病人,依法确认其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加强看管和医疗,并在必要时进行强制医疗。而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精神病人犯罪是个复杂问题,需要平衡法律责任和心理治疗,将其送往专门机构接受治疗和监管,以保护受害者权益,同时关注精神病人的康复和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