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应如何锤炼语言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往往只有概括性的叙述,很少有描写,像是在说书,缺乏电影电视的画面感。所以,许多学生的记叙文需要将那些概括性的叙述变为具体细致的描写,实现由说书介绍到电影电视的转变。
下面就学生作文中问题比较集中的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将说书介绍变为电影电视,也就是如何将概括性的叙述变为具体细致的描写。
一、人物描写方面
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常流于评语式的介绍,缺乏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以致人物形象模糊。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作者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
1.将概括的身份介绍变为具体的肖像、语言描写。
请看这样一个语段: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摸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看样子比较贫穷,我站起来给她让座,她连忙感谢。
这段话中,概括性的介绍较多,没有描写。“农村、贫穷、感谢”特征应该通过老奶奶的肖像、语言来展现。可做如下修改: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老奶奶,面目黝黑,满脸皱纹,身穿一件黑色的大襟褂子,大约六七十岁。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我赶紧站起,对她说:“奶奶请坐!”老奶奶激动地对我说:“小大姐,你心眼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
这段话中,老奶奶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她的农村特征,通过面目黝黑、大襟褂子的肖像描写完成,通过“小大姐”朴实的语言描写完成;她的贫穷通过手里提着的半篮子鸡蛋体现;她的感谢通过“你心眼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得以体现,语言描写完成。读者如同看电影,而非听说书。
2.将抽象的心理介绍变为具体的心理描写。
请看这样一个语段: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里写的是“我”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作者用“我紧张得要命”“我很是伤心”等词,但读者却感觉不到“我”有多紧张,有多伤心。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形象的心理描写呢?试做下列几种修改:
动作语言式: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5”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54,唉——可怜的“54”,我瘫在了桌上。
环境描写式:木然地看着窗外淅沥不断的雨丝,仿佛每一根带着倾角的斜线都穿过了我的心。潮湿了,凌乱了。浅浅的意识里,竟飘出了这样两个字——冷落。
幻觉描写式: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二、环境描写方面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描写。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和人物密不可分。在写人的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请看这样一个语段:那是上一个暑假,天气炎热,妹妹提议去游泳。她约了几个同学,我夹在其中,虽然我不会游泳。
上面这个语段在写景上就犯了抽象概括的毛病“天气炎热”应当通过具体的描写来完成。请看下面的修改:
正面描写式: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院中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狗趴在阴凉处竭力伸出长长的舌头;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于是妹妹提议去游泳。
修改后,描绘了一组夏日景物:毒辣的太阳,垂头的柳树,伸舌的狗,嘶叫的蝉,难觅的蚂蚁,形象逼真,从正面表现了夏天的炎热。
侧面描写式:“天堂水游泳馆,需要下车的乘客请下车!”公交车刚刚停稳,我和妹妹几个就迫不及待地冲出了这个大蒸笼。还未来得及擦拭满脸的汗水,双臂已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眨眼间,妹妹跑进了游泳馆的大门。
修改后,侧重于描绘人们对天气炎热的感觉:蒸笼、满脸的汗水、火辣辣的双臂,因热而冲,因热而擦拭,因热而火辣辣,因热而跑进。动作连续,画面推进,直观性强。用我与妹妹等人的感觉进行了侧面描绘。
三、叙述过程方面
许多学生习作,往往采用聊天说书式,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多用“了”字句,叙述过程简单概括,常常直奔结局,缺乏景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请看下面的示例:(1)原稿:第二天,女孩满意地看到了母亲花了很多钱在报上登的寻人启事。她不想搭理母亲,她想回去了还不是照旧生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下?
女孩把寻人启事叠成了小船,就上了火车到b市去了。
修改稿: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罩着椅子。这就是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你永远也找不到我,女孩看着寻人启事叠成的小船漂远后,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相比之下,原稿叙述用“了”字句,修改后,去掉了所有的“了”字,把描写溶进了对事件过程的交代,人物形象丰满,事件过程如同电影一样绘声绘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总之,要想写出优秀的记叙文,就要学会将那些概括性的记叙变为具体细致的描写,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