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辞令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辞令的灵魂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2、伟大诗人屈原博闻强志,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3、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4、可是,听了王枫那一番大度的、知情达理的外交官辞令,周琼反而更难受了。
5、因其“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的重视,官居“左徒”之职。
6、虽然我不善于辞令,却是有学问的,我们在各方面,已经向你们清楚显明了。
7、你们的妈妈可能会告诉你们事情的不同版本,且可能会一说些恶心的事情来诋毁我,她一向巧于辞令,所以不要听她的。
8、不善辞令、厌恶应酬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于书林之中,游目四顾,俯拾皆友。
9、党又有了一位善于辞令的领袖,这是可喜的。
10、所有美国人都应从热烈的政治辞令中清醒过来,开始认真反思这一成就的意义。对于奥巴马来说,他的竞选成败就是美国梦最好的注脚。
11、有些祝贺者叫我是伟人。我相信这句话是诚恳的,但应该说,这是多余的辞令。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我并不感到我的躯体里有什么伟大的地方。我也许可以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坏的工作者,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任何一种劳动。
12、但在日常生活、学作品和外交辞令中,又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词语,去表达一些特殊的语义,以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13、他虽然不是外交官,却能熟练地使用外交辞令。
14、要有礼;要按外交辞令写;即使在宣战文告里,依然是要遵循礼节的。
15、《礼记》说,孩子到了十岁,除了要学习“幼仪”,就是奉侍长者的礼仪之外,还要学习日常应对的辞令。
16、不过,除了技术辞令和戒酒互助会式的道德说教,他其实远比其他大多数采访对象更善于表达、更有吸引力。
17、可我们成了网中的鱼儿,别人撮一下,外交辞令动一下,一贯的、无可争辨外交用语,全国网民可以倒背如流?中国外交解决领土主权问的手段至今指向不明。
18、某回音说明在此山安扎,犹恐祸及于贤父子,是以书上推辞令媛别择良缘。
19、当人们看到韩国的第一夫人赤手上阵亲自制作泡菜,不得不承认,这种亲民的举动比任何生硬的外交辞令都有效。
20、屈平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1、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
22、这位很爱好外交辞令。
23、要善于辞令,但力戒空话。
24、这位演讲者无疑善于辞令。
25、现在都答应他的请辞令了,还带着一丝距人千里的表情,不叫他“大哥哥,改口叫经理了”。
26、不擅辞令的辛小丰,简直要揍比觉。
27、亚波罗是一位出色的传道者,他天资聪敏,善于辞令,他所传讲的信息既准确又有力。
28、《史记》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9、梅映雪听得出这话中疏远的意味,不由赶紧拿了旗袍到洗脸间去穿,她本俐牙利齿,擅于辞令,但不知为什么,在这个强健有力的男人面前却半点得不到施展,心中不免懊恼。
30、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太中大夫,恢谐、幽默、善辞令,古代著名文学家。
31、据《史记》本传所记,屈原才高学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具有远大政治抱负。
32、咱们之间说话就没有必要用外交辞令了吧。
33、其余手答函牍、演说底稿,均辞令得体,言简意赅,文采为久治文书者所不及,作者以诚接物、人情练达之作风跃然纸上。
34、她善于辞令而且古道热肠,即便对人直言不讳,也看得出是在关心他们。
35、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发起脾气来,一句话能把人砸个跟头。
36、激昂慷慨的辞令可以使人听了发狂;也可以使人行动起来,连命都不要,就象得了精神症。
37、这种说法是指代间谍行为的常用外交辞令。
38、尽管措辞温和,甚至算的上是无偏无倚的外交辞令,但希拉里此言却明显意在反对北京。
39、屈原很有学问和才干,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40、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
41、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42、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43、细腻与风雅原是朴实的人必然具备的长处,在他身上使他的谈吐更耐人寻味,不亚于主教的辞令。巴尔扎克。
44、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
45、我们知道,录口供,犯人讲话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人们把在社交、外交等场合能说会道有口才的人就称作善于辞令了。
46、别人对我稍稍亲热一点,我就头脑发昏,产生对方对自己有意的错觉。每当意识到那不过是好感,或者是社交辞令,我就会厌恶自己,觉得受到伤害。东野圭吾。
47、参议员善于辞令,讲起话来很能抓住人心,屋子里的一百来个人默不作声,聚精会神地听着。
48、学问渊博,技能高超,训练有素,富有教养,善于辞令,这是最高的吉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