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调星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最终版

读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最终版

来源:调星娱乐
读《西方哲学史》所思所想

人类发展史表明: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而要了解它的哲学,首先应该从哲学史入手。应专业需要和老师推荐,很早买了一本《西方哲学史》,看过之后,很受感触。

这本书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名著,全书纵横于哲学、历史学、宗教学三大领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考察哲学发展的一般历史。在本书中,作者从人类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我们描述了自公元6世纪到近代的哲学发展轮廓;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机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

在谈论这本书之前,我真的想说说作者——伯特兰•罗素,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位传奇的人,值得人们的尊敬。罗素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和美好情感的一生,即使在临终前,他依然为人类的和平与安宁儿奔波,他用伟大的智慧和博爱的胸怀感动无数的人,他的理论和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为人类的幸福不断奋进前行。

他的墓志铭文是这样写的:第三代伯爵罗素,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数学逻辑的著作和理论的阐释上有非凡的成就和名望。对人类之痛苦素有悲悯之心,随年岁增长而愈甚。他对维护国际和平之努力,对此获得荣誉和奖章,备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敬爱。他最终于1970年安息,享年98岁。

从铭文中可以看出罗素的一生,真的值得尊敬,他既有渊博的学识,也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在道德方面,罗素在晚年给后人提出建议,他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如今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假如我们想要共存而非共忘,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与忍让。因为他们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至关重要的。

罗素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使我想阅读这本书的动机更强。这本书按时间顺序分三卷,分别是,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

首先,是古代哲学。谈及古代哲学,人们必将把关注点放在古希腊文明上。古希腊文明是一个奇迹。早在公元前6世纪,哲学和科学一起再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古希腊的先哲们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逻辑学、哲学诸方面都取得了惊

人的成绩,涌现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光耀千古的伟人。古希腊的哲学家几乎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专家。人类最早的数学、几何学、物理学的定理很多方面都是他们提出的。他们的思想,至今还指引着人类的前进。

接着是天主教哲学。天主教哲学,是指由圣奥古斯丁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支配整个欧洲思想的哲学。在中世纪时期(大约400至1400年),教会是哲学与社会、政治事务结成了更为密切的联系。教会垄断了哲学,也垄断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在那个时代,生活是不安定的和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已经够坏了,而阴郁的迷信却使它变本加厉。人们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普遍的不幸增加了人类对于宗教的依赖。

最后是近代哲学。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世俗文化开始代替了中世纪的僧侣文化,国家越来越替教会成为支配文化的统治力量。近代社会总的特点是:教会的威信衰落了,科学知识日益深入人心。这一时期,大师级的哲学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笛卡尔、卢梭、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伯格森、杜威等。这些大师的学说,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及国家的政治结构,成为推动近代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近代哲学可能更熟悉些,印象更深刻,在这里我想谈谈卢梭和马克思。高中学习历史,初步认识了卢梭,知道他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之一,我觉得他的人生应该很惊艳的,可是,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他的一生真的是颠沛流离。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断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的,这就是我所想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写下这段话的人就是让·雅克·卢梭,这似乎就是向世界表白,又在虚伪者发出挑衅的言论,这正是他的名著《忏悔录》的基调,可以感受到卢梭是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人,但同时,也让人觉得卢梭的孤独、无助。他晚年写过一篇散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记录的是他十次散步的思考,看着让人心里隐隐作痛,但伟人就是伟人,在苦难面前的态度让人很佩服。

对于马克思,我们都不陌生,他对人类社会的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

- 1 -

在看这本书时,本觉得作者应该对马克思的描述会多一些,结果出乎意料,只有短短的一部分,而且作者所讲的也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觉得很疑惑,可能作者对马克思的思想研究的角度不同,也可能是作者本身对其有一些误解。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书中讲的代表的是作者的观点,我们可以不同意,但我们可以尊重。

总之,罗素第一次为我们勾勒了西方哲学发展的清晰框架,他把最纯净的人类智慧陈列其间,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喜欢哲学,也更加迷恋哲学思考。之后,我还会再次阅读这本书,接受哲学思想的洗礼,提升自己的思想力。

参考文献:

1.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耿丽编译,重庆出版社。

2.祁莫昕:《请恕我永远缺席》第六章,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xga.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